美味哲学

2009 年 12 月 7 日 · 3 comments

in 为食文艺

Chopsticks

时不时,总会看到一些和美食有关的关于人生的道理。一些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里,其实往往蕴含着生活的智慧。

为食主义孜孜不倦地收集着它们,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故事,欢迎Email给为食主义,让我们一起品味生活,一起汲取智慧。

一、生活的鱼池

人的生活最初像鲫鱼,鲜活得很,放点青菜就别有一番风味;但随着岁月的流逝,会变得如包头鱼、鲢鱼一样,定要放些佐料,酸、甜、咸、辣,细烧过了才好吃;再老些,则像鲤鱼一样,怎么做都不好吃,但可以画进画里,贴在墙上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些。

fish in water
最早应该是在第一届“新概念”作文里看到这段话的,从沉闷的八股文里脱颖而出的巧妙比喻,每每读到总觉得别有一番滋味。

写这话的人应该对烹饪颇有些研究吧,知道什么鱼要用什么烹调方法。要不TA就是和为食主义一样为食,吃多了也就有“久吃成厨师”了。;)

这番话实在得个人细细揣摩,说白了那种感觉就没了。只是为食主义在想,现在的自己,究竟还可以被算作鲫鱼,还是已经迈进鲢鱼的队伍了呢?

二、忘记菜刀的重量就失去了所有技艺

调和五味和掌握火候都需要直觉上的敏感,菜谱其实是不需要去背的,你对原料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部分。足够的经验可以让你凭直觉决定需要使用何种烹饪手法,火候的变化需要多少时间,以及如何做才能让菜品的滋味发挥到最大,而且彼此亲密无间,配合得当。这种感觉需要日积月累,什么时候你忘记了菜刀的重量,什么时候你也就失去了所有的技艺。

原文链接

pot
一看到这段话的时候,我就想到王小丫。在《鲁豫有约》采访小丫的一期节目里,小丫说自己会做饭,鲁豫说自己对做饭一点概念都没有,什么“盐少许”,少许是多少?于是小丫就说了一段很经典的话──

做饭就是在于火候,火候就是拿捏。拿捏是什么?拿捏就是分寸。所以你不能用这个三克两克,那就是教条了。

生活又何尝不是呢。许多东西拿在自己手上才知道轻重,才知道要如何去把持。照本宣科做出来的事就像拿着计量器做出来的菜一样,总少了创造的乐趣与味道。

拿在手上的菜刀的重量是经验的累积与变通,是这些成就了技艺与水准。大厨师对重量的概念也许还没有小帮厨来得准确,但拿起锅碗瓢盆的那一刻,所有分量却全都已经点滴在心。

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

三、来人间晃一圈不过一顿自助餐

一位老人从东欧来到美国,在曼哈顿的一间餐馆想找点东西吃,他坐在空无一物的餐桌旁,等着有人拿餐盘来为他点菜。但是没有人来,他等了很久,直到他看到有一个女人端着满满的一盘食物过来坐在他的对面。

老人问女人怎么没有侍者,女人告诉他这是一家自助餐馆。果然,老人看见有许多食物陈列在台子上排成长长的一行。“从一头开始你挨个地拣你喜欢吃的菜,等你拣完到另一头,他们会告诉你该付多少钱。”女人告诉他。

老人说,从此他知道了在美国做事的法则:“在这里,人生就是一顿自助餐。只要你愿意付费,你想要什么都可以,你可以获得成功。但如果你只是一味地等着别人把它拿给你,你将永远也成功不了。你必须站起身来,自己去拿。”

buffet
这是一个被四处转载的故事,所以就不放原文出处了,因为也不知道真正的出处在哪里。只是某天看到豆瓣九点上有一个如标题所示的博客名,突然觉得博主的灵感应该就是来自这个故事吧。

以前总听说的是“生活没有免费的午餐”,现在这个故事更具体地告诉你那会是一顿要给钱的自助餐。

所有的代价都源于我们最初的选择,所有的成果也会是因为我们的主动出击。自己为自己负责,想想,也是一件最公平不过的事了。

图片来源:www.sxc.hu

{ 2 comments… read them below or add one }

玖伍贰柒 十二月 7, 2009 17:33

紧贴网站主题,好一番功夫

回复

为食主义 十二月 7, 2009 23:26

🙂 重要的是大家喜欢 ^_^

回复

Leave a Comment

{ 1 trackback }

Previous post:

Next post: